近年来,经济区紧紧围绕“打造潍坊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新引擎新窗口”的总目标,从源头治理、管网改造到末端整治,多点发力,综合施治,奋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环境。
开展市政管网非法倾倒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向市政管网倾倒餐厨废弃物、污水等行为。一是摸清底数,全面排查。以“门前五包”台账为底本,对1842家临街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边检查边宣传,主动上门为餐饮商铺讲解污水、餐厨废弃物处置相关规定120余人次。二是广泛动员,全域巡查。充分发挥环卫工人巡值道路优势,调动全区各部门单位30多名“路管家”积极性,对市政道路排水口进行不间断巡查,实现道路巡查全覆盖。三是联动配合,严查严管。建立环卫、执法联动机制,环卫发现违法倾倒问题线索后及时移交执法部门,执法部门通过调看周边监控,快速锁定违法商铺,对其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倾倒情节严重、屡改屡犯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目前共排查整治违规倾倒污水和餐厨废弃物、门前脏乱差等问题88处,下达法律文书48份,立案处罚1起。
认真落实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部署要求,制定雨污分流改造方案,确定改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分类推进市政管网、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020年底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提前五年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目标,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一是新路新建、老路必改。对2017年以来新修道路排水管网全部按雨污分流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对老旧道路合流制管网进行改造,累计投资2.3亿元,新建市政排水工程40余项,铺设改造污水管道47千米、雨水管道75千米,改造合流制管网近5千米,改造错接混接点百余处。二是抓好源头分流。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整体纳入区级城建计划,投资2500万元,采用EPC模式,测绘、设计、施工同步进行,克服设计施工衔接难题,共普查测绘居住小区78个,改造小区54个,改造错接混接点千余处,铺设雨水管道15千米。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委托第三方对新申请接入市政管网的项目提前介入测绘,确保符合标准。实行新建项目验收备案制,新建项目经市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住建、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方可为其办理后续验收手续。探索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开发智慧管道监测系统,在化肥沟溢流口等部位安装探头,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对问题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告警。
虞河和化肥沟作为经济区辖区内重要河流和行洪通道,雨季污水溢流、黑臭水体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经济区按照“先急后缓、标本兼治”原则,开展虞河下游和化肥沟溢流整治。一是加强水质监测。投资12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虞河(青银高速—北环路)水质进行检测,对问题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不断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二是实施河道整治。对虞河下游和化肥沟积存的污水及时回抽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虞河和化肥沟河道进行平整疏浚、清理底泥,同时在虞河街桥和化肥沟北环路桥建设应急污水处理设施,在化肥沟末端设置拦截坝、泵站、引流槽、回流管道和回抽管道,对雨后溢流污水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体积存形成黑臭水体。目前相关设施已建成投用,已累计进行污水处理13次,拦截处理污水25万方。三是新建虞河下游箱涵。投资2亿元,在虞河(泰祥街—寒双路段)建设长度约5.3公里的箱涵,新建闸门7座,沿途新设箱涵式流量、水质监测点3处,用于替换原先管径小、破损严重的管道,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虞河雨季污水溢流问题。目前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预计7月底完成箱涵主体施工。四是建立排水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整治自备井、水源热泵、深基坑向市政管网排水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清水入网。全面排查清理河道直排口,杜绝污水直排。加强信息化监测,实现辖区河流水质实时监控。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完善巡查、交办、督导、通报等机制,提升治理成效,推动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