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定海城市排水系统多采用地下暗管排放的方式,由于环城西路及周边区域位于山体下侧,雨水容易短时汇集,又因环城西路建设年代久远、雨污管道管径较小,遇台风、强降雨天气时,容易出现管网破损、雨水污水溢出现象。此次改造前,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单位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用
“经测算,采用箱涵形式可提高20%的排水能力,并且可以采用增加箱涵宽度的办法来扩大过水断面。”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前期部部长郝攀奇告诉记者,该项目排水方案采用箱涵暗渠形式,净孔尺寸为5米×1.5米。如采用普通雨水管道,需要5根直径1500毫米管道,与箱涵比较外包尺寸更大,施工难度和费用将会增加。
箱涵具有构造尺寸小、结构强度高等优点,它的使用寿命也比普通雨水管长,在城区现有河道短期内无法拓宽的前提下,采用箱涵方式将有效增加蓄水能力,且不易发生积淤,方便大型设备进出清理。
市民石师傅在环城南路602号经营着一家电动自行车维修店。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连续降雨,按照往年的情形,店门前的马路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情况,今年他惊喜地发现,道路上的雨水顺着雨水井流入地下,未积起来,再也不担心水会淹到店里来了。
“换了这么粗的管道,装上了新的雨水井,排水肯定会快很多!大家现在就像吃下了‘定心丸’,台汛期也不怎么担心了。”桔南社区居民孙义芳提起这个改造工程就赞不绝口。以往,桔园南区一带只要遇上下大雨的天气,就容易积水,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出行。去年,我区多部门对环城南路(东河桥—东山路)及周边的桔南社区等低洼小区管网进行改造,增设更换雨水管道等设施,扩大地下水流过水量,来助力解决该区域台汛期易积水的问题。
道路平整、绿化美观,沥青路面焕然一新,双向两车道交通标识清晰醒目,来往机非车辆有序通行,宽阔舒适的人行道上人来人往……解放西路(环城西路—交通宾馆)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已于本月初竣工。此次改造以城市支路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内容包括提升改造行车道主路面,重新铺设人行道、沿街步道,更换符合“海绵城市”元素的透水砖,重新铺设雨污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等,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管网系统。
“今年施工项目与之前改造完成的道路管网相连,通过一个个工程的积累,将逐步带动定海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实现质变。”
这些道路管网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完善和提升城区地下排水系统,使得积水及时通过管网排入周边河道、汇入外海,减少积涝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改造后城区道路实现机非车道分离,人行设施更加合理规范,使行车更加舒适、绿化更有品质。
近年来,我区分别对环城南路、昌国路、沿港东路、解放西路等城区20余条主次道路进行改造,雨水管径从原来的600—800毫米扩大到1000—2000毫米,排水能力扩大了3—4倍。今年,我区计划继续对城区道路管网进行改造,目前,环城西路、人民南路、东瀛路、白虎山路三弄、阳光路支路、永安路等6个道路管网改造项目已陆续开工,下步还将对环城北路、昌国路(环城西路—环城东路)等8条道路进行管网改造施工。
因道路管网改造工程周边区域居住人群较多,为尽可能减少对市民出行、生活影响,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个部门在项目施工前积极开展相应的保障措施工作,包括对接属地街道,由街道向沿街店铺、附近市民发放《施工告知单》《告市民书》等,让周边市民及时了解工程动态,还提前协同、公交公司等单位,多次开“碰头会”,反复推敲,仔细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根据作业情况,适时调整施工计划,尽可能采用半幅路面分段施工,保障路段可以边施工边通行。
文明施工也成为各个道路管网工程施工中的“必选动作”。区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教育,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定时洒水,及时清理堆放的渣土等措施,减少扬尘对周边群众的影响。同时,针对施工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及振动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开周边居民休息时段,比如在东瀛路通过在周末等时段开展路面破碎工作,减少对周边学校教学的影响。相关部门通过落实在施工中设置施工倒计时牌、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措施,让施工过程更加透明化,让群众对施工过程和进度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方便市民全程监督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