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西起江西南昌,途经上饶、景德镇,东至安徽黄山的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这条铁路串联起了“江南名楼”滕王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瓷源茶乡”浮梁、“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等一批名城、名景、名湖、名山。昌景黄高铁全长289.9公里,其中江西段200.3公里,桥隧比87.3%,设计时速350公里。由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铁投)承建的昌景黄铁路4标段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和余干县境内,标段全长28.869km。截至2024年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88万人次,开行列车1842列。该条高铁线有效拉近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产业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开通运营效果良好。
从参与构建“八纵八横”交通骨架,到推进区域铁路互联互通,再到织密城际客运铁路网……过去15年,中建铁投累计参与20个省份、76个城市的38条铁路建设,总里程突破1200公里,以每个项目为基点,做强“工地上的党建”,助力打造一条条“钢铁大动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甘肃的冬天寒气逼人,但武威市的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下称兰张三四线铁路)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百余名工人分工协作,吊车、装载机、挖机忙碌作业,各个环节井然有序。为了将来自的工人拧成一股绳,项目党支部在工地上成立4个党小组。有了党建引领,项目推进质效双显,自进场以来,先后获得首个墩柱浇筑、首个箱梁架设等10项全线第一。
2023年11月10日,中建铁投承建的柳梧铁路LWZQ-6标项目蒙江特大桥连续梁4#主墩顺利浇筑,至此,蒙江特大桥连续梁主墩全部浇筑完成。柳梧铁路全长237.78公里,穿越柳州、贵港等4市,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柳梧铁路LWZQ-6标项目全长31.414公里,共10座桥梁,蒙江特大桥是该项目重难点工程之一,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为顺利完成连续梁主墩浇筑,项目党支部组织桥梁攻坚突破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加大资源投入,安全、质量两手抓,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太中银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把大西北能源基地与环渤海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成功应对近600场风雪考验,源源不断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高铁,为中欧班列加密开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织密神州路网的过程中,中建铁投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打造一个个优质工程。
接到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建设的任务时,在建筑行业奋斗了24年的“老兵”王顺虎感到压力很大。作为项目部经理,他几乎每天天一亮就到项目现场,带头巡检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收集各类技术难题,组织研讨攻坚。京雄城际车场钢结构屋盖总荷载2800吨,提升高度约28米,如何确保过程平稳可控是项目面临的一大难题。王顺虎与中建铁投的工程师一起深入研究,创新使用钢结构全自动机器人现场焊接作业,实现高强度厚板对接焊缝的标准化工艺化焊接,近2万延米一级焊缝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在王顺虎的带领下,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建设队伍,接连完成了钢屋盖整体提升、钢结构主体封顶等任务,获得了鲁班奖、钢结构金奖等行业荣誉。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投入运营,王顺虎身着“中建蓝”体验了第一班京雄高铁。
兼具设计感和功能性的高铁站,往往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第一窗口。每一个高铁站的背后,都凝结着中建铁投建设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2019年,刚接到泸州站建设任务时,项目经理周翰东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汛期即将来临,而泸州站地势低洼,北侧约有20亩水塘,环境条件不利于施工。周翰东一手抓施工管理,一手抓技术创新,增加机械设备,带领党员冲锋在前,提高网架施工效率与精准度,施工进度提高一倍以上。最终,项目团队在汛情前完成施工任务。“团队没有人懈怠,大家并肩作战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周翰东回忆。
艺术美的背后是技术硬骨头。在安徽宁国,去年刚入职的邓雪峰第一次看到宁国南站的设计图纸时,惊讶地感叹:“这是我见过极具艺术美的钢结构项目。”宁国南站采用大跨度钢网架整体顶升施工工艺,跨度长达43.2米、顶升高度高达22米的钢网架如何完成整体顶升,让他伤透了脑筋。邓雪峰大量查阅资料,与技术团队、设计单位进行建模预演,沟通建造工艺,终于得出可行方案。2023年6月,项目使用18台智能化设备,百余人参与“大会战”,成功实现网架同步顶升,提前10天完成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37万公里。线路总长、运营速度、运载人次等均居世界首位。这张享誉世界的亮丽名片的背后是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
自动检测有害气体、实现超前地质预报、动态监督施工进度……在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现场,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着大屏上显示的隧道内部场景,为顺利施工提供数据分析和预警预判。
前端智能感知、后端智能控制,这套由中建铁投自主研发的“隧联网”技术,运用“边施工边预报”新技术理念,通过无人化、智能化的预报技术,有效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施工中面临的突水突泥、围岩垮塌、岩爆等地质灾害威胁。
“项目中最关键的桃子坪隧道,全长7047米,最大埋深1182米,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和沟槽地带,施工难度较大。”中建铁投项目部负责人介绍,他们成立了“成国玉创新工作室”,联合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团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使施工效率提升60%。
为了减少铁路建设对沿线植被产生的影响,中建铁投探索高寒草甸恢复技术,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开展联合研究,通过人工培育、优选最佳物种组合,利用隧道弃渣、路基土、复垦土形成合适的土壤配比,让铁路施工后的草地恢复如初。
近年来,中建铁投积极开展智慧探索和科研攻关,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昌景黄铁路40米预制箱梁施工占比达74.1%,均为短时间在自建梁场提前预制,由其总结出的科技成果经评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沪渝蓉梁场的智能钢筋弯折机器人可连续工作超20小时,钢筋有效利用率达95%,单日节约成本数千元……截至目前,中建铁投已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89项、省部级以上工法272项,获评3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为构建现代化铁路网贡献了智慧。
上一篇:延吉精心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