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网
b体育

b体育:科技让高铁施工更“智慧”


b体育:科技让高铁施工更“智慧”

  满园春色,百花争艳,中国铁路建设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础配套工程京(北京)张(张家口)高铁正加紧施工,BIM、可视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批高科技和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形成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为京张再次惊艳世界、为中国铁路“金色名片”再添亮色。

  现在,我们带您走进全线唯一的盾构隧道、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清华园隧道,感受不一样的工地,不一样的创新成果。

  4月15日上午9时许,在项目胡建华的引领下,我们沿着3号竖井步行17米多深,到了隧道始发点。坐上电瓶车,直奔掘进现场。

  洞内光线通明柔和,空气清新自然,和以往矿山法施工的隧道环境截然不同。胡建华解释说,这是因为隧道开挖不用钻孔放炮,管片、边箱涵都是在工场预制生产,直接在隧道“拼装”,运送物品的车辆全部为电动车辆,同时压缩机源源不断地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

  隧道洞壁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项目总工程师陈爽说:“这是机器开挖出来的卵石,在外运过程中与出浆管发生的碰撞声,说明前方机器正常运转。我们还就喜欢听这声音,如音乐一般。如果长时间听不到它,心里面会犯嘀咕,怎么停下来了?”

  观光车大概行驶了一刻钟的功夫,到了掘进现场,只见一台大型机器,像一台特制的轨道车,骑在两条铁轨上。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操作手中的遥控装置,将管片轻轻吊起,再缓缓落在台车上,平稳运输到掌子面,被拼装台车上的真空吸盘一块一块地“吸”起来,然后拼装成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据介绍,每环管片重达100吨,由9块组成,牢牢地扣成一个圆环,形成了隧道坚韧的“盔甲”。管片运输、安装,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两名工人配合一下,用电动扳手将螺栓上紧加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快捷、举重若轻。

  操控室是一间门窗紧闭、安装有空调的特殊房间,两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小伙子正全神贯注,一会儿盯着前方墙壁上大屏幕的数字,一会儿又按动不同的键盘,像航天员一样表情专注而自信。

  盾构机长张新杭说:“我们这两台盾构机,人员两班倒,一名机长,一名机长助理,8名盾构机操作手,清一色的90后。”

  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是目前北京市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开挖直径12.64米,单洞双线,建成后,复兴号动车将从这里出站,一路向北飞驰,抵达张家口仅50分钟。

  盾构机命名“天佑号”,实际上就是一台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功效比传统施工方法提高8到10倍,3个月掘进完成1000多米。

  “大直径盾构隧道的优越性已经显现。”胡建华说。隧道管片生产实现了工厂化、全自动、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原材采购、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制全部实现定制化、可追溯。盾构掘进产生的海量渣土经过泥水处理厂加工,回收再利用,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高铁在地下进城、出城,对较少噪音污染、减少地面拆迁、避免拆分城市空间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高铁穿越首都核心区,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大直径盾构隧道在高铁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为什么清华园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项目负责人赵海涛说:“隧道全长6公里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目前国内位于城市核心区,穿越地层最复杂、重要建筑物最多的国铁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高风险隧道。”

  隧道长距离并行地铁13号线;上穿、下穿、侧穿规划中的12号、10号、15号线处地铁;穿越北三环、知春路、北四环、成府路、清华东路5条主要市政道路,70余条重要市政管线,距离最近构筑物的距离仅1.93米。特级风险源就达到12个。隧道穿越地区是高等院校、医院、居民区,入地的隧道在减少噪音污染等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使施工和管理更智慧,使隧道在极端复杂的地下环境中自由穿梭,我们投入力量开发可视化智慧施工系统。”项目副总工程师刘磊担负攻坚任务。这一系统,包括施工参数、过程监测、地质预测、周边建筑物数字化等,实现全过程可视化动态管理。

  刘磊为我们打开他手机上专用APP,“盾构机掘进的各种参数,一览无余,有授权就可以发出指令。”

  盾构机搭载了几千个传感器,具有感知、修正和自动调节的功能,设备状况、地下工况等数据,经互联网同步传送至千公里之外的南京,在那儿,十四局集团建有全国大盾构数据指挥中心,盾构专家24小时提供远程监控和技术服务。

  今年2月初,南京的数据中心发现,第二台盾构机掘进参数异常,推力过大、油压过高、有结泥饼现象,掘进放缓,24小时掘进一环,只有2米的进度,他们立即通知现场停机抽刀检查。

  “结果发现有8把边缘刀磨损严重,甚至磨坏了十几厘米深。专家组在现场召开分析会,然后又历时一个月设计、制造出新式刀具,换上后掘进恢复正常,现在平均每天掘进到8环。”盾构经理赵斌说。

  与其他盾构法施工相比,泥水盾构由于其支撑和开挖方法的科学性,在减少沉降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加上可视化动态管理技术,更是如虎添翼,如同加上“双保险”。

  “比如,通过点击系统中的3D控件就可以轻松生成三维地层剖面图,掌握地质信息,做好应对预案。” 刘磊说。清华园隧道每天24小时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使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清华园隧道与地铁10号线交叉点,要求沉降不能超过2毫米。经第三方观测结果分析显示,实际沉降仅0.7毫米,几乎“零沉降”,得到有关单位高度肯定。

  “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创新,伴随着中国高铁前进的步伐,也加快了京张高铁的建设速度,为确保2019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天汽模:公司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会在满足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减少材料消耗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厂家

化粪池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