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凭借美轮美奂的冰雪风光、独具特色的欧亚风情、花样翻新的玩法和温暖人心的周到服务火爆出圈。如何能把这种“火”的发展态势形成磅礴之势?重中之重是应进一步强化哈尔滨全省旅游产业龙头地位,全力将哈尔滨打造成为真正的“世界冰雪名城”。为此建议:
一是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全面提高国际知名度。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主体上实现新突破,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光临龙江。加大央地合作,通过上合、金砖、东盟等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城市,开展商务、会展、体育、装备制造、文旅等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品牌、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共同打造世界冰雪产业联盟。联合相关国家共同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评选项目,冠名哈尔滨“世界冰雪文化之城”。
二是以体促旅、以文载旅,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承办冰雪体育高标准赛事,打好“赛事经济”牌。争取在哈尔滨建立国家体育总局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及研究中心,成立国家冰雪运动标准培训总部;创建高端冰雪运动综合体;深入开展“全民冰雪活动日”活动,实施“一县一冰场一雪场”工程;以亚冬会为案例,打造哈尔滨冰雪体育品牌赛事,为申办冬青奥会、冬奥会等国际赛事奠定基础。通过创意设计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实现由“旅游流量”向“消费流量”的转化。
三是建强硬件、提升品质,全面打通旅游产业“堵点”。统筹规划建设与我省旅游产业配套的高速公路、高铁和机场建设,实现哈尔滨区县间、哈尔滨至各地景区间交通无缝连接。以哈尔滨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内创建“冰城滑雪度假休闲圈”,选址建造四季滑雪商业综合体,与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形成“滑雪双子座”。积极推动核心景区建设冰雪题材主题酒店和特色度假设施,提高整体接待能力。
四是突出特色、乘势而为,全面推动实现“四季红”。支持哈尔滨兴建四季可用冰雪场馆,打造四季型冰雪旅游特色产品。借助哈尔滨冰雪火爆出圈顶流契机,进一步多场景、多手段加大对龙江四季旅游产品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创造新优势。
近年来,我省对俄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形成较为完善的经贸合作体系。但在跨境产业领域仍存在传统产业有待升级,城市联动发展不足,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合作规模偏低等问题。建议:
第一,成立中俄互信互认平台,发挥经贸企业体系认证功能。组建专业对俄合作服务机构,搭建政府间互保认证平台,创建中俄经贸企业体系认证标准,对违规违法企业进行联合制裁;中俄联合搭建经贸大数据平台,完善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拓展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境外投资服务体系。
第二,构建中俄投资与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投资核心功能。强化中俄金融机构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建立中俄经贸专项发展资金,鼓励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金融创新合作;积极对接 RCEP、CPTPP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绿色发展和经济技术等领域合作,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管理和保护体系;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畅通市场循环。
第三,推进建设对俄跨境电商平台,完善贸易便利基础功能。推动海关直接使用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数据办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注册登记,提高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配套服务,依托大数据打造面向全球的产业链。
第四,畅通交通物流运输仓储体系,强化运输便利支撑功能。鼓励开展国际多式联运,探索“航空+高铁+公路”联运模式,鼓励发展跨境卡车运输,增加中欧班列数量,增强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线覆盖率;打造中俄合作冷链物流园,开拓国际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第五,拓展中俄科技产业合作领域,强化数字平台承载功能。立足深哈合作优势,形成深哈与俄方合作模式,打造中俄数字科技产业集群,推进与俄罗斯签署跨境人力资源合作;加快中国—俄罗斯信息港等合作平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推进跨境贸易发展。
第六,深化与俄超前发展区联动,强化法律协调服务功能。宣传双方优惠政策,组织招商推介活动,为有意愿在俄超前发展区和我省注册的中资俄资企业提供服务;建立两国司法诉讼沟通绿色渠道,创建两国经济纠纷仲裁快捷审理平台,为经贸交流做好法律服务支撑。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对东北及我省营商环境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力、推进优化。十三届省政协履职以来,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贯穿履职全过程,创新建立“一库一网一平台一沙龙”,并通过“一网一平台”发布了4次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指数呈稳中向好、持续提高态势,基于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就我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点”。强化企业需求,客户导向,强化法治观念、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强化重商、亲商、助商氛围。
第二,疏通制约政策落实的“堵点”。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督查,推动解决“缺少配套不好用”“门槛太高不能用”“脱离实际不管用”“藏着掖着不给用”等问题。广泛采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快建设“免审即享”“政策计算器”等服务体系。
第三,关注特定行业反映的“痛点”。调查问卷全部19个行业营商环境满意度结果显示,最低的三个由低到高分别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三个行业恰恰是科技含量较高、新质生产力承载较多,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业。建议深度关注人才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突破企业经营遇到的“难点”。一是切实打破影响公平竞争的“玻璃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特别是严查“设置不平等市场准入条件”“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商品和服务”“排斥或限制招标投标”等问题。二是切实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加速度”。深化领导干部走流程,访谈企业具体办事人,在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中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线上线下“两层皮”,做实“最多跑一次”。三是切实用好信贷政策支持的“助力器”。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联动,创新解决好企业拖欠账款问题,续贷难问题以及担保代偿率低、反担保要求高等问题,更加充分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省信创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具备较强的发展基础,但还存在信创领域的专项政策较少、高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产业集群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创新驱动。统筹推进信创专项领域的政策措施出台,鼓励信创领域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为信创领域提供税收优惠和减免、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支持。探索高能级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把研究所、重点高校、创新领军企业相关成果和市场资源有效汇集对接。
二是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打造生态产业聚集区。积极吸引国内信创领域龙头企业落地我省,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信创产业创新园区,充分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作用,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本地信创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形成信创生态全链体系,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是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信创产业。以加快培育本土企业成长、实现信创产业发展为重要路径,以我省信创需求订单为牵引,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本土企业。重点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出重点培育企业目录和包联清单,一企一策,在政策上要等同于或者优于引进的外埠企业,同时为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信创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四是聚焦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培育壮大信创产业,吸引集聚人才,形成互动协同模式。用好“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研发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丰富壮大信创产业专题的本地专家智库,为政府在政策出台、发展决策、规划执行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国家信创发展格局。以哈尔滨平房“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松北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深化信创领域的深哈对口合作。以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为引领,建立健全国际合作机制,鼓励本地信创企业积极参加信创领域的标准制定。积极承办大型展会、峰会、论坛等活动,搭建交流合作的专业化、高端化平台,深化开放合作。
今年龙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从冰雪大世界到鄂伦春族狍角帽,从金黄香甜的粘豆包到独具风味的哈尔滨红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成,使“尔滨”变成了“新晋顶流”。“非遗”成为了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火爆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的“非遗”也面临缺少综合体验展览馆、产业链条短、产品创新性不强、与现代生活链接不紧,传承人后继乏人等实际问题。建议:
一是打造展示集合体,把非遗“串”起来。“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设20个国家级非遗馆,我省要紧抓机遇,通过商业化运作,建设集文化展示、体验、教育、制作、演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非遗展览馆或主题公园。通过智慧化科技手段,直观展现非遗场景,以历史文化脉络为线索汇聚地方曲艺表演,推出大型舞台剧,以展示性集合体的形式,把非遗“串”起来。
二是打破时空界限,让非遗“活”起来。建立非遗与现代生活链接,赋予非遗生活化、场景化、手工化等属性,增加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粘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或短视频等方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多场景展示非遗,赋予更时尚的表达方式;打造“掌上”非遗,推出非遗游览和游戏小程序,多手段唤醒“沉睡的遗产”,让非遗产业“活”起来。
三是延长产业链条,让非遗“火”起来。发展“非遗+旅游”,拓展非遗在旅游产业中的功能,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非遗民俗节日。发展“非遗+文创”,用好创意产业,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打造一批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创产品;发展“非遗+直播”,有关部门牵头入驻电商平台,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的形式展销,培育一批“龙江民族匠人”“民族工坊”,提升少数民族非遗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让非遗“火”起来。
四是拓宽传承渠道,让非遗“热”起来。加强学校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联系,聘请非遗传承人为客座教授,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丰富以非遗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探索出更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和教育融合路径;推动非遗进社区,建立街道、社区、传承人联动模式,增加非遗社区展演活动,在市民生活中激发传承活力,让非遗“热”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建好建强国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的重要指示,我省应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中国五矿在黑龙江石墨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速构建高端石墨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将石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建议:
一是加速资源整合,在资源有序利用上求高效。支持五矿石墨公司作为鹤岗市的石墨资源整合平台,继续推进石墨资源整合开发。推进矿山二期扩产工程,扩大和巩固鹤岗市当前资源集中有序、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良好局面。力争中国五矿链主地位,发挥五矿石墨的龙头带动作用,巩固提升黑龙江省天然石墨全产业链主导地位。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建议给予中国五矿石墨项目配套3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以及分布式光伏指标,支持打造“自发自用、新能源直供”工业绿色微电网等,解决用电成本高问题,破解产业发展能源瓶颈,有效满足“双碳”战略和能源绿色化转型要求。
三是汇聚科研力量,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继续支持中国五矿申报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研发计划等项目,在科研成果的认定、示范、转化,以及申报我省科技项目方面提供指导,加大“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度。支持中国五矿主导,依托集成创新、组织平台和产业落地优势,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
上一篇:埋设涵管保排水畅通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