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干了这么多项目,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复杂的施工环境。都说咱们中交人样样都得通,我还真切地体验了一把当‘内科医生’的感受。”中交一航局武汉东湖新城中高压迁改项目一标段负责人高铭笑着说道。
武汉东湖新城中高压迁改项目工程是湖北省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全面实现高铁商务区核心路段内所有中高压电力架空线路的迁改入地任务,同时加快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总体进程。
一航局承建标段内容涉及3条新建隧道和9条新建高压管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首遇大直径长距离双向平行曲线顶管施工,因为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以借鉴,项目团队只能寻求自我突破。
“大直径长距离双向平行曲线米,下穿老工业区中高压燃气、自来水等二十四条管线,与管廊主体垂直重叠的交叉点更是多达四十余处,距离中高压燃气抗压无缝钢管的最短距离仅3.5米,如果稍有闪失,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高铭回忆施工之初,仍心有余悸。
此外,管廊转弯半径仅有800米,较比常规顶管半径小了近700米。施工线路上更是集合了顶管两次曲线施工、渣土出运、黏性岩土地质顶管掘进、顶管隧道跨燃气管线保护等一系列隧道施工难题。这好比是让顶管机在老工业区核心地带的复杂脉络中做一次精准无误的心脏“搭桥”手术。
为保证顶管能够安全顶进,项目团队邀请曲线顶管施工专家到现场实地把脉,管理人员先后前往江苏、湖北等地对施工设备、管材模具、施工队伍进行考察学习。随着“开始顶进”的指令下达,一场严峻的“手术”正式拉开序幕。
“施工段最大的风险在于控制穿越燃气管线的沉降,这就好比心脏支架的位置,稍有偏颇手术都将失败。”项目部工程部部长苗壮形象地比喻道。由于此段顶管分别需在72米、124米、143米处下穿三条武汉市中高压燃气主管线,且地表累计最大沉降量必须控制在设计要求的20毫米范围内,如何保证燃气管线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出于安全考虑,在顶管顶进至燃气管线米范围之前,项目团队多次与燃气公司协商,并在武汉当地咨询多位相关专家,在顶管轴线与燃气管线交汇处,开挖探坑确定了三条燃气管线的具体空间坐标。“位置找好了以后,我们采用混凝土包封加固等方式对燃气管线进行保护,同时在交汇处及左右布设沉降位移观测点,每天进行不小于2次沉降位移观测,最终测得地表累计最大沉降量为3.12毫米,满足设计要求。”苗壮介绍说。
本以为手术会顺利进行,然而在施工顶进至第268米时,施工员詹振哲守突然发现顶管机姿态异常,“顶管机机姿态与设计轴线存在差异,偏向右上方。”这就相当于手术刀的行进方向发生了偏移。经过仔细勘察,原来施工至263米时,顶管机遇到中风化岩孤石,导致顶管机机偏离轴线毫米。
经过为期半天的专题研讨,项目部决定采用机头纠偏油缸,每次纠偏不高于10豪米,调整轴线并在后续每一节顶管到达指定位置后,进入顶管隧道进行二次测量纠偏。“271米开始,自主纠偏效果逐渐显现,轴线趋近设计轴线,隧道主体处于正确的轴线掘进。”苗壮指着施工图纸,笑着介绍到。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夜间机头出洞吊装过程中,施工员曹世尧发现,现场汽车吊已接近吊装极限值。通过分析,机头自重约58吨,由于土舱及螺旋输送机内余土未能及时清理,致使机头自重增加。通过现场重新验算及多方协调,最终决定当夜禁止吊装,并重新更换吊车及吊索具。在第二天的吊装过程中,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全程紧盯,直至机头倒运安装完毕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手术’过程十分艰难,但万幸一切都很顺利,当把‘内科医生’,这感觉也挺好。”说起施工,高铭并没有过多提及过程中的艰苦,到是对中交人的身份又有了重新的定义。